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9 10:05:02
永嘉县是浙江省温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该县东邻乐清市和黄岩区,西接青田县和缙云县,北连仙居县,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永嘉县的总面积为2677.64平方公里。
永嘉县的地形以东南沿海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该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属于雁荡山脉,西部属于括苍山脉。县境内最高点是1271米的大青岗。
永嘉县历史悠久,建县已有1800多年。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建立永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称永嘉县。该县不仅是温州的历史和文化之源,也是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和中国千年古县。
夏商周时期,永嘉地区被称为瓯地。秦朝统一六国后,该地区被纳入闽中郡。汉初,越王勾践的后裔被封为东海王,都城位于东瓯,即今天的永嘉地区。汉顺帝永和三年(公元138年),置永宁县,这便是永嘉县的前身。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永宁县改名为永嘉县。
绿嶂太阴宫壁画(清代),位于东城街道绿嶂村。
孝佑宫(唐代),位于东城街道浦东村。
赤岩殿(清代),位于东城街道峙口村。
胡定侯墓(民国时期),位于南城街道中西村湖头山。
中兴陈氏宗祠(清代),位于南城街道中兴村。
正门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北城街道中后村正门山。
潘希圣墓(南宋时期),位于北城街道柯师塆村。
龟山塔(明代),位于瓯北街道罗浮村龟山。
蛇山塔(明代),位于瓯北街道罗浮村蛇山。
砚台岩摩崖题刻(明代),位于瓯北街道罗浮村蛇山。
屿塘山古墓葬群(晋-南朝时期),位于瓯北街道清水埠社区屿塘山。
屿塘山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瓯北街道清水埠社区屿塘山。
林壶峰墓(明代),位于瓯北街道罗浮村大坟山。
礁下航标灯塔(民国时期),位于瓯北街道礁下村。
林增涵、徐庭植双连墓(清代),位于瓯北街道罗浮村岙儿山南侧。
隆平寺(明-清代),位于黄田街道上白岩村。
坦头窑遗址(唐代),位于三江商务区(街道)龙下村坦头坟山,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启灶窑址(唐代),位于三江商务区(街道)启灶村南岩洞山。
东蒙山道观摩崖题刻(清-民国时期),位于乌牛街道山下村。
眠牛山窑址(元代),位于桥头镇下近村眠牛山。
钟山窑址(元代),位于桥头镇溪心村钟山。
叶德修墓(清代),位于桥头镇洛溪村寿桃山。
戴溪墓(南宋时期),位于桥头镇石马岙村。
詹氏祠堂(明代),位于桥头镇詹岙村。
戚定宁墓(元代),位于桥头镇洛溪村包山。
叶朝玑墓、叶文和墓、叶朝煒墓(清代),位于桥头镇桥头村谷堆山山腰。
桥头殿前山窑址(宋-元代),位于永嘉县桥头镇谷联村殿前山南坡。
谢灵运(385-433):刘宋时期的名臣、佛学家、旅行家,曾任永嘉太守并创立山水诗派,被称为山水诗派的鼻祖。
丁昌期:温州“皇祐三先生”之一,建立了经行塾、醉经堂书院,推动永嘉学术发展。
周行己(1069~1125):字恭叔,学者称浮沚先生,建立了东山私塾、浮沚书院。
郑伯熊(1124~1181):字景望,是永嘉学派三大支派之一的创始人。
薛季宣(1134~1173):号艮斋,被称为永嘉事功学派的创始人。
叶适(1150~1223):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奠定永嘉学派的理论基础和学术地位。
潘柽(1131~1209):字德久,永嘉四灵诗派开创者。
薛师石(1178~1228):东嘉诗社成员、四灵诗派人物。
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南宋诗人,永嘉四灵。
楠溪江风景旅游区,以水美、岩奇、瀑多、村古、林秀而著称,是永嘉最亮丽的名片之一。
石桅岩,位于永嘉县鹤盛乡下岙村,是一块高306米的浅红色巨石,形似船桅,有“浙南天柱”之誉,是楠溪江最不容错过的景点之一。
大若岩景区,以奇峰怪洞、飞瀑陡崖见长,主要景点包括道家第十二洞天福地陶公洞、浙江第二大瀑布百丈瀑等。
龙湾潭国家森林公园,世界珍稀楠木的保存地,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和天然药材资源,被誉为“浙南第一天然药王国”。
其他还有永嘉书院、石门台景区、苍坡古村、芙蓉古村、竹筏漂流、蚱蜢舟漂流、蚱蜢舟文化馆等。
永嘉昆曲: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属于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代表剧目如《张协状元》等。
永嘉乱弹: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是一种以古、原、稀、美为特色的戏剧形式。它主要演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保留了其原真性,并在永嘉县应界坑村、巽宅镇等地有传承。
溪下马灯戏:这是一种主要流传于溪下乡的传统戏剧,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溪下马灯戏的表演包括马灯列队出行、走阵等。
温州莲花:一种用温州方言说唱的曲艺形式,表演形式为二人对口。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唱腔音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永嘉花鼓:也是一种以永嘉方言演唱的曲类,由一人一边演唱,一边用锣鼓伴奏。
此外还有:芙蓉鱼龙灯舞、杏岙布袋龙舞、温州南拳、钩绣、瓯绸纺织技艺、永嘉馄饨制作技艺、溪心羊肉膳烹饪技艺、戚氏蒸馏配制酒制作技艺、鲍氏黄疸病疗法、耳穴按摩法、点茶习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