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存留养亲是什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1 14:21:05    

存留养亲,简称“留养”,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制度,主要指 被判处死刑、流刑或徒刑的罪犯,在其直系尊亲属年老体弱、无其他成年子孙侍奉时,可以暂时推迟刑罚的执行,甚至免除刑罚,回家照顾亲人。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国法律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体现。

该制度最早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公元488年定下,并一直沿用至清末修律废止,历时近一千五百年。在法理上,存留养亲适用于犯人直系尊亲属年老应侍而家无成丁的情况,对于死罪非十恶者,允许上请,流刑可免发遣,徒刑可缓期。犯人需在家中照顾老人,直到老人去世后再执行原判刑罚。

存留养亲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如此之久,除了其体现的儒家孝道思想外,还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宗法等级制度密切相关。小农经济结构为存留养亲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宗法等级制度则为该制度提供了制度支持。

总的来说,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律中一项富有人情味的制度,它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同时也是法律儒家化的重要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