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了解传统中式文化中雨伞的起源与发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8 18:59:15    

雨伞的发明是出于偶然吗?发明的故事是怎样的?中国是伞的故乡,了解雨伞的起源与发展,对于我们掌握传统中式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

传说鲁班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巧匠。《玉屑》上还记述,她是雨伞的发明者,第一把雨伞就是她送给丈夫出门给人家盖房屋时用的。她大概是造出了能撑合的伞。

早在4000年前伞就出现了。据《史记》载,最早的伞叫“盖”,如“五大夫之相秦也,劳不坐乘,暑不张盖。”这里的盖就是伞,是避暑用的。又如:“孔子将行,雨而无盖。”这里说的盖就是雨伞了。

《伞物记源》载,古时的伞初多为丝帛制作,纸发明后便出现纸伞,宋代称为绿油纸伞。后来不仅用来挡雨,也用来遮阳。伞被称作“能移动的房屋”。在中国古代,伞是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权势的象征,《晋书舆服志》中有明确记载,而且等级森严。伞的用料、色彩、尺寸就象头上的乌纱,身上的朝服一样,也是区分官职大小,身份尊卑的一种标志。

如汉代规定:食粟二千石以上的九卿、三公用黑伞,三品以上的官员用青伞,而宋代则天子用红黄二色,庶僚一律用青色等。因此古时皇帝或高官出巡时乘座的轿子或车子都张着伞盖,以示“庇荫百姓”。因此这种伞又称“凉伞”、“罗伞”、“万民伞”,书面语又称“华盖”。秦始皇陵铜车马,千里走单骑中的“华盖”,都是用伞人身份的标志。这种以伞入仪仗,气势最为恢宏、表现最为充分的可能要数台湾省发行的“明人出警入跸图”。二个五连张还外加局部放大图。仅入跸图第二枚,红、绿、黄、兰、白五顶“罗伞”,异彩纷呈,在“出警图”第三、第五枚中,既有左、右对称暂时收拢,扛在肩上的,又有居中张开正在行进中的,沸沸扬扬,浩浩荡荡,可谓显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