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9 05:30:35
根据我国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在扣减员工工资时,通常有以下限制:
用人单位可以从员工的工资中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赔偿,但这一扣除比例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
在扣除赔偿后,员工的剩余工资部分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如果扣除后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那么用人单位必须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员工的工资。
总结来说,用人单位在扣减员工工资时,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员工当月工资的20%,并且扣除后的剩余工资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建议:
用人单位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应明确扣减工资的具体规定和流程,确保合法合规。
员工在遇到工资被扣减时,应仔细核对扣减比例和剩余工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如有疑问,可咨询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法律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