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助学老人“坤叔”辞世,37年为9000贫困生点亮读书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3:04:00    

4月13日,记者在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处获悉,公益人“坤叔”于今早逝世,享年80岁。张坤人称“坤叔”,是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的发起人。

75岁的坤叔。 南方+ 吴明 拍摄

1988年的一场意外,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88年,为参加央视青歌赛的女儿处理歌迷来信。有个小歌迷,在信中说家里太穷,不能读书了。“怎么能因为交不起几十块钱就不念书了呢?”坤叔心里不痛快,就在回信里,夹上了学费。

后来他参与了广东省希望工程的一些活动,才发现原来需要帮助的孩子还有那么多。

“一开始他也没有大目标,想着能认助100个学生,就很满足了。“后来坤叔去到凤凰,看到每个孩子的家庭条件都困难,感觉哪个孩子都放不下,那时候就认助了超过100个学生。

在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的走廊两侧,贴满了受助孩子们从小到大的照片。南方+ 吴明 拍摄

助学的队伍也从坤叔1个人到后来6个人,再到后来100多人,到现在全国有5000多人。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等。

此前,采访时,坤叔告诉我们,“公益助学”这件事一旦开始就“没完没了了”。

随着队伍不断壮大,2011年10月,东莞“千分一”公益服务中心正式注册。名字源自"捐出收入千分之一"的朴素理念,公益组织正式注册后,受助学生的队伍也不断扩大。14年间受助学生从2300人增至9000余人。

“一管到底”的助学原则在采访中被坤叔反复提起,这是30多年来,坤叔和他的团队坚持的理念。

助学不是撒钱,是把心掏出来。“千分一”坚持的“三原则”在公益界独树一帜:一对一(N对一、一对N)随缘结对;捐受双方直接交往,财物捐赠无须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坚持一助到底,直至完成学业,不得无故弃助。

截至2025年,有9000名贫困学生接受资助,考上大学的已超过1000位。

公益组织和被资助的孩子以及认助人建立了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联系,他们看着孩子们读书、工作,当了爸、当了妈......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感到欣慰。

在受助者麻文婷的记忆里,坤叔的怀抱永远温暖。2005年初见时,麻文婷只有5岁。她是家里的老大,在她成长过程中,家里陆续有6个妹妹出生。由于父母忙于生计,张爷爷和助学团队成员的关爱,让她不仅在经济上,更在心理上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支持与善意。

如今,麻文婷已成为“千分一”的工作成员,她手机里存着上百个“家里人”微信号,每天处理几十条相关信息,“希望把张爷爷的那份善意继续传递下去。”

2018年,由于身体原因坤叔选择了退休,服务中心的事务性工作交由其他工作人员打理。无数个像坤叔一样的人,在确保这个社会组织有序运作。坤叔相信他们的公益之路能一直走下去。

4月13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尽管张爷爷退休了,但只要身体允许,他还是会跟志愿者去走访受助家庭。“原计划今天是去新邵走访的,没想到……”麻文婷说,很高兴在小的时候就遇见了张爷爷,如今,他们会把助学这个事情好好继续下去。

此前报道

公益人坤叔:我助学这33年

文字 南方+记者 李业珅

图片 南方+记者 吴明

【作者】 李业珅;吴明

人世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