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城一起办“嘉年华”,上海史上最大花展周五揭幕,拉近距离走入生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5 21:28:00    

花展不应是老百姓走进公园绿地才能欣赏到的限定版展品,应当是“家门口”附近的风景、日常生活“转角”就遇见的美好惊喜。

从一座园到一座城,整座城市都可以是花的海洋。消除距离感,正是进入第19个年头的上海国际花展要转变的思路。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今天(4月15日)宣布,2025上海国际花展将于4月18日至5月11日举办,花展展览总面积达到390公顷,为历届之最。

这项新纪录的幕后推手是全城布展模式。上海国际花展不再由上海植物园一家独办,转变为2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15个城市主题节点联办。花展面积成倍增长的同时,可及性、丰富性也大幅提升。

4月15日,黄浦新天地主会场正在抓紧布展。 陈玺撼摄

走到身边

去年开始,上海国际花展尝试全城布展模式,除了上海植物园、徐汇滨江、临港新片区3个主会场,还有6个分会场和10多个城市主题节点。

今年,全城布展模式升级。上海植物园为“行业主会场”,黄浦新天地为“城市主会场”,分别演绎花展的科技内核与城市基因。

同时,设置“花荟品徐汇”(徐汇区)、“卉聚前滩里”(浦东新区)、“花开南上海”(奉贤区)、“花漾年轻城”(临港新片区)、“浪漫滨江岸”(上海滨江森林公园)5个分会场及15个城市主题节点。

太平桥绿地附近的可食用花园,种植了迷迭香、番茄等兼具观赏性和食用价值的植物。 陈玺撼摄

城市主题节点设在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地标性绿地、城市景观公交路线、市民园艺中心等区域。

设置如此多更“接地气”的展示点位,是让新优植物、特色园艺离市民更近,更容易走进他们的日常生活。

“过去,很多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成本举办的花展在结束后便‘悄无声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副局长朱心军表示,城市里缺的并不是花,而是可及性、持续性强的欣赏、交流园艺的渠道或平台,所以上海的花展要转变思路,不是坐在公园绿地里等市民来,而是走入公共空间,走到市民“身边”,让园中花展变成全城的“花卉嘉年华”。

上海植物园主会场景点《虫鸣归旧里》,是一座鸣虫友好型未来低维护花园。 谢臻阳摄

深度连接

拉近花展和公众的距离,只把花展办到“家门口”还不够。

“我们把花园当作桥梁,深度连接人与城市。”黄浦区副区长王滨介绍,黄浦新天地太平桥绿地区域、思南公馆、外滩设置了22座各具特色的花园,它们有一个共同内核,就是引发参观者对自然回归城市、生态与生活相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话题的审视和思考,以花为媒,让人们更加了解世界、热爱生活。

太平桥绿地内,一座名为“爱不忘”的花园呼吁人们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群体。走入“记忆的门”,花园内墙爬满了色彩鲜艳的绣球花、风铃草,与外墙千篇一律的金属色形成强烈反差。上海水石景观环境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张淞豪表示,外墙和内墙分别象征得病后和记忆里的世界。

这座花园的联合设计方豫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23年开设了上海首家“社区记忆门诊”,据介绍,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少老年病患色觉和光线感知能力受影响,看到的空间色彩对比度减弱,因此需要改造他们的居住环境,用明艳的颜色去突出他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这是“爱不忘”花园要传递给公众的知识。“爱不忘”花园将是黄浦区未来社区疗愈花园的样板。

“爱不忘”花园。 陈玺撼摄

在太平桥绿地湖畔,美国AECOM公司英国籍设计师李·帕克斯打造了一座“感知城市”花园,栽植色彩丰富的乡土蜜源植物吸引传粉昆虫。

玉带凤蝶幼虫喜欢柑橘类植物的叶子、成虫喜欢藿香的花蜜,菜粉蝶的幼虫喜欢吃花椰菜、成虫喜欢柳叶马鞭草的花蜜……花园里蜜源植物前的科普牌展示了乡土植物和昆虫的紧密关系。

“这片区域的蝴蝶造型给了我们灵感,我们在蝴蝶眼睛、触角和口器等位置设置了花园。”李·帕克斯说,用蝴蝶形状的花园来吸引蝴蝶,这个创意更大的意义在于让城市中的人们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花园不仅有观赏功能,还有生态功能,以及连接人与自然的价值。

“感知城市”花园。 陈玺撼摄

百花齐放

2016年起花展设立的“主题花”,将在今年画下句号。今年花展首次取消“主题花”,用“百花齐放”取代“一枝独秀”。

“各花入各眼,一年才一两种‘主题花’,不解渴,我们回应市民热烈诉求,将更多新优特色植物推介给他们。”上海植物园副园长吴鸿介绍,今年花展仅上海植物园主会场就将展示2500余种新优特色植物。

花展开幕式上,上海植物园将首发9个国内外花卉新品种。其中,上海植物园自主培育的杜鹃花新品种‘胭脂’被誉为“全面升级版毛鹃”,颜色比普通的紫红色毛鹃更鲜艳,花量更大,花期更早、更长,能使应用区域拓展50%;鸢尾‘甜蜜’系列突破传统鸢尾生态局限,兼具耐40℃高温与-30℃严寒的双重抗性,在盛夏能形成绚烂的低维护景观,使养护成本降低30%。

上海植物园新优特色植物展区。 谢臻阳摄

上海农科院即将推出的百合新品种‘橙色阳光’,药食兼用,种球生长速度快,仅需三四年即可长成200克左右的种球,鲜百合鳞茎口感甜,预期每亩百合种植能获得3万元收入,带动农户增收。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分会场将展示长三角企业培育的抗逆性强、观赏性突出的杜鹃。比如,安酷杜鹃系列、西洋杜鹃品种、皋月杜鹃品种、锦绣造型杜鹃品种等。

云南农科院自主选育的切花月季‘红船’也在首发仪式中亮相。

以展会为平台,上海花卉产业尝到了甜头。

2017年至2021年,上海花卉产业获得新优花卉品种(种质)300余份,育成了朱顶红、百合、菊花等花卉新品种40余个,它们在花展上大放光彩后,加速了产业化进程,提高了市场份额。

上海市花卉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花卉生产面积稳定在2.9万亩左右,各类地产花卉直接产品总销售额近12亿元,含初级加工产品零售额近35亿元,全要素市场流通额超过100亿元。

上海植物园亚高山植物馆。 谢臻阳摄

“反哺”城市

鲜花们用娇艳占尽春色,也用花开满城“反哺”上海。

曾在花展中亮相的不少花卉品种因其抗性强、观赏性高等特质,已然成为扮靓城市景观的新星。

例如,超级凤仙‘桑蓓斯’系列,植株强壮、花量多、耐高温耐雨、抗病力强,已累计推广969万株,是城市绿化新宠。又如,紫罗兰新优品种‘领奏’,凭借丰富的色彩和较长的花期,推广了257万株,为城市景观增添浪漫气息。

讲好花卉故事,今年花展还将在商旅文体融合上做深文章。

最近,gaga coast、Parfums de Marly、FILA、Charlotte Tilbury、NARS等17家品牌商户正在抓紧布置各自的“橱窗花艺”,将自然元素深度植入品牌位于新天地的商业场景,还将推出花艺元素甜品、茶饮、服饰、香氛等产品,给市民一个“新天地花园”的惊喜。

“橱窗花艺”设计效果图,以实景为准。 图片来源:黄浦区绿化市容局

东台路则将设置8天的花卉市集,吸引60多家品牌共创,70余个摊位展销上百种逾80万株时令鲜花绿植。黄浦区新世界、南京路步行街的老凤祥、沈大成等老字号品牌将推出牡丹黄金项链、茶点礼盒等联名文创。

浦东新区分会场在花展期间以钱家滩路为轴,串联前滩滨江与前滩公园巷、晶耀前滩和前滩太古里三大商业综合体,设置多个花艺打卡景点,沿街超20家商户以花为媒,并携手浦江游览和FLORAL DARMA打造庆祝浦东新区开发35周年的花船。

钱家滩路商业点位已融合花卉元素。 图片来源: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

徐汇区分会场在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衡复音乐街区设立主展示区,用花卉绿植装扮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城堡、城市音乐会客厅等优秀历史建筑,开展音乐会、音乐快闪等多种形式的艺术互动。

临港新片区分会场将结合普希金、克莱德曼、梵高、莫奈等艺术大师作品,创作艺术主题园艺景点。

奉贤区分会场将在上海之鱼打造第三届“大学生花园节”,8所知名院校300余名师生将以“重新思考身边的自然”为命题,构建生态景观。

俯瞰奉贤分会场。 图片来源:奉贤区绿化管理所

原标题:《全城一起办“嘉年华”,上海史上最大花展周五揭幕,拉近距离走入生活》

题图来源:陈玺撼摄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