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20: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孔茜 通讯员 孔德明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政策红利持续赋能产业发展,方可使得发展信心不断增强!面对行业周期波动与转型升级的双重考验,济宁市通过“问诊把脉”产业链薄弱环节,打出一套“强链补链延链”组合拳,以“链式思维”推动工程机械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纵深发展。这一系列创新举措背后有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又将如何破解“卡脖子”难题?让我们对话济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解码千亿产业集群的跃升之道。
1、目前哪些核心零部件,还需要进口,是否存在卡脖子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济宁会在招商引资中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尽管我市拥有较为完整的工程机械配套产业,但在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电传动、高端桥箱、自动变速器、减速机、高端液压件等高端产品方面较为薄弱或缺乏。热处理、铸件、锻件、电镀、模具等工程机械产业普遍需求的前端加工工序,优质产品供应能力不足。为此,济宁市建立工程机械产业链招引项目指引目录,聚焦智能控制系统、精密零部件等产业链短板弱项,论证谋划23个延链补链强链潜力项目,针对性开展技术转化、招商引资。
2、作为外资企业,小松在济宁的发展引发外界关注。济宁通过哪些方法,切实保障小松在济宁的发展与成长的?
一是强化沟通,济宁高新区始终保持每季度与小松公司高层洽谈一次,每月与小松济宁工厂负责人磋商一次,联合财政、金融、自然资源等部门针对小松提出的项目发展问题给予详细的回复,提升了企业的合作意愿。二是济宁高新区成立项目专班,在项目落地关键时期,项目专班实行现场一线办公,每周定期召开例会汇报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及时研讨解决方案并压实责任到人,提前筹备化解项目推进中各项卡点堵点问题,确保不出任何纰漏。三是聚焦打造产业集群。依托济宁国际高端装备产业城、中韩高端装备产业园等优质载体,结合本地工程机械产业基础,积极与小松团队共同探讨拓宽产品门类,深度整合工程机械产业链资源,激发产业内在活力。针对小松相关工程机械配套企业制定详细发展战略目标,积极推动配套企业入驻小松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全面提升产业集聚效应,目前已吸引了包含7家日资企业和2家中资企业在内的产业链配套企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完备。
3、产业链中,中小微企业不可或缺,也相对脆弱。针对产业链中的中小微企业,济宁在财政、金融方面,是否会出台一些支持措施?
加强产业链“专精特新”企业帮扶力度,引导链上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转型,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一是建立梯度培育机制。在全市提前摸排具备优质潜力企业,连续五年制定年度培育计划,建立企业培育库,分层级分类别对入库企业实施动态管理、梯度培育。二是建立精准服务机制。深入开展“送政策上门”活动,成立13个由县级干部带队的调研服务队和122个调研服务组,对规上工业企业和规下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全覆盖式走访调研,将政策汇编送到企业主要负责人手中,面对面解读政策,努力提升企业“获得感”。三是建立部门协同机制。联合市人社局落实专精特新企业高级职称申报董事长“举荐制”,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潜能。四是建立配套合作机制。实施重点产业链融链固链专项行动,推动中小企业与链主企业开展供需对接、配套合作。
4.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工程机械的布局情况以及济宁相比于其他地区的优势和劣势、未来如何竞争;政府部门牵头部门将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国内形成了徐州、长沙、常州、济宁、柳州、厦门等六大工程机械重镇。
优势:一是产业配套完善。济宁工程机械产业链本地配套化率超70%,配套企业超1000 家。现已形成小松和山推两大主要品牌引领、零部件配套企业多元化协同发展,产品覆盖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液压件、回转支撑、行走系统、履带、驾驶室等。
二是产业链推进机制高效。聚焦工程机械等15条重点产业链,构建“总链长+链长+副链长+链主”工作体制,“总链长”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共同担任,总览推动全市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一链一策”补链延链强链,大事大抓、顶格推进。
三是交通物流便利。京杭大运河纵贯济宁全境,济宁港是重要的全国内河港口之一,现已实现III级通航,港口吞吐能力不断提升。贯通济宁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一纵一横”高速铁路和“两纵两横”普通铁路交织成型,为货运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撑。水、陆、空联合发力,让济宁成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重要节点,在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