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9 07:35:00
“等下进到赛场,要做好心理准备,分贝可能会超出想象。”崇明体育训练基地综合训练馆门口,几个刚从赛场走出来的选手提醒道。因为202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分站赛这几天激战正酣,往常显得有些安静的场馆,变得无比热闹。
走进击剑馆,还未进到内场时,就能听到各种各样与击剑有关的声音:器械之间的碰撞声、比赛鞋在剑道上产生的摩擦声、比赛结束后教练与队员的复盘声……在这个不算大的空间里,可谓“声声入耳”。
准备很细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击剑选手而言,一把可靠的剑是驰骋赛场的基础。走进本次全国冠军赛的准备区,可以看到各种各样与剑有关的装备,用运动员的话说:“每次上场前,我们必须确保这些装备能发出声音,才能在比赛中一展身手。”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每位参赛者的准备,都十分细致。
女子佩剑32强赛前,上海队的顾佳蓉悄悄提着心爱的击剑,回到准备区,随后开始一系列“微操”。她首先穿上比赛用鞋,在不算大的空间内做了几个弓箭步和几次前后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鞋底与地面不断发出摩擦声。“击剑比赛对移动的要求很高,所以鞋子的感觉很重要。”随后她和几个晚些进来的队友一起,调整着鞋带的松紧度。在一次次摩擦声后,几位女剑客终于找到最舒服的感觉,脸上也露出笑容。
搞定比赛鞋后,调整那把击剑成了重中之重。在比赛场外的过道边,几位选手正用脚调整着剑头的角度。“保险起见,每场比赛都会多准备几把剑,以便发生状况时可以更换。”看着弟子认真准备,一旁的教练笑着说,“偶尔比赛节奏被对手掌控时,也可以通过申请更换器械来干扰对手,所以每一把剑都要调成可以直接使用的模式。”
嗓子有点干
击剑是一项充满激情的运动,本次冠军赛的比赛项目佩剑,因为可以使用刺和劈两种方式得分而更加刺激。每得一分后,场上的选手、场边的教练和场下的队友都会忍不住大喊庆祝,越来越高的分贝让赛场氛围火热,也带来了特别的问题——嗓子容易变干。
昨日的比赛中,上海女将刘彬淑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八强。每场获胜后,她都会让教练帮拿瓶水,一方面是补充比赛中消耗的体能,另一方面是给得分后不断高喊的嗓子降低压力。“在比赛中要打出气势,也可以舒缓一下心理压力,所以教练一直提醒我们要喊出来。”上海队的几位女选手说,她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方式,“看来以后可以考虑准备一点润喉糖,避免嗓子因为喊得太多而变得干哑。”
事实上,不止参赛选手嗓子干哑,在场外观战的队友和亲友,一场比赛下来声音也能听出明显变化。夺冠热门傅颖的每场比赛,都能听到来自场外队友的热情加油和呐喊,获胜后,作为师姐的她不忘提醒热情的师妹及时补水,“别把嗓子喊坏了,留一点给以后的自己用呢,要想得远一点。”这位在场上沉着冷静,几乎没有太多波动的女剑客,走下赛场后的这句提醒,引来一阵笑声。
提示不可少
紧张激烈的8进4淘汰赛后,全国冠军赛进入短暂休整,喧闹了一整个下午的赛场变得安静下来,选手回到准备区休整。不过在赛场外的走廊上,依然能听到教练与队员复盘比赛,不断提示动作细节的声音。
“小刘,刚刚发挥得不错,但是不能忘记,比赛中不要打得太被动,要敢于进攻。”走廊上,上海女子佩剑队主教练荀黎煜正给弟子刘彬淑讲着技术细节,“脚步移动要更灵活一点,不要站死了,用小碎步前进,去寻找机会。”说罢,荀指导忍不住示范起来,“像这样,明白吗?内心要坚定一点,相信自己的实力。”看起来,师徒俩已经找到下一阶段训练的重点。
准备区内也有不少教练拉着队员重复着技术动作,“出手要更快一点,不要犹豫,一犹豫就会露出破绽”“动作要做完整,不要半路停下来,这不是好的选择”……一声声提醒背后,寄托着教练对弟子的期望,或许也象征着中国佩剑在洛杉矶奥运周期重新启航,再塑辉煌的信心。
原标题:《这一站全国击剑冠军赛,有点不一样……》
栏目编辑:江妍 图片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陆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