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今日谈 | “逝者如斯夫”被误解又如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2:35:00    


□ 吴云青

最近,梅德韦杰夫错误引用中国古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网上引起热议。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站在河岸上望着奔涌向前的河水,感叹时光如流水般不停流逝,人生世事变化太快。然而外国人把这句话翻译过去时,误解成了“孔子站在河岸上,看着敌人的尸体一批一批连绵不绝地漂浮过来”,梅德韦杰夫应该就是深受这一版本影响,不过他又把孔子改成了老子。

人与人之间也好,文化与文化之间也好,大大小小的误解长期存在,时有发生。就拿文本翻译来说,包括《论语》在内的经典被翻译成外文,其中误会难解之处绝对不止一个,我们引进来的外文典籍同样如此。针对这些问题,解决之道当然是加强交流,把能发现、能解开的误会尽快解开。这次的“逝者如斯夫”事件吸引了大众目光,就是一个解开误会的好机会。

但我们也得承认,这类误解是不可能彻底避免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必过于在意。譬如,人们在谈话和写作中引用名人名言、经典文本,往往只是为了佐证或强调自己的观点,在引用之前,引用者已经有了自己的立场,只是为了表达更清晰方便而选择了自己想要的那句话、那个意思。

在交流中,最重要的是准确领会彼此的真正意图,这个过程除了要剔除文本的误用,还需要拨开修辞与委婉表达的重重迷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