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1:20:00
4月25日,在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西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向广大市民普及儿童疫苗接种相关知识,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疫苗带来的健康保护。
孩子出生6个月至8个月后,从母体带来的母传抗体会基本消失,此时,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最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因此,适时给儿童接种疫苗,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最经济、有效且便捷的途径。
很多家长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无法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只能延迟接种,延迟接种并不会影响长远的保护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时,家长们一定要为孩子及时补种疫苗。
如果免疫起始月龄太小,在母传抗体的干扰下,会影响孩子体内抗体的形成,降低免疫成功率,孩子就不能得到免疫保护。有些疫苗需要接种多剂次,各剂次之间也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间隔太短可能影响下一针的免疫效果。因此,如果在规定的免疫起始月龄前接种疫苗,视为无效接种,在达到免疫起始月龄后需要重新按免疫程序给予接种。所以,孩子的疫苗不能提前打。
那么,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疫苗?孩子在生病状态下,抵抗力会下降,无论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都会加大疫苗反应的风险,此时接种疫苗不仅会影响到疫苗的效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
疫苗接种的禁忌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暂时禁忌;另一类是绝对禁忌。早产儿、难产儿,正在发热或患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儿童就属于“暂时禁忌”,这些孩子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但是,如果孩子具有免疫功能缺陷,或是严重过敏体质,就属于“绝对禁忌”,接种疫苗可能发生异常反应,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绝对不可接种疫苗。
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提醒家长,接种前,应准备好孩子的预防接种证;给孩子穿宽松、易穿脱的衣服,方便接种时易露出接种部位;接种疫苗前,需要把孩子当前的健康状况告知医生,以及上一次接种疫苗后是否出现过不适或过敏的情况;认真听取接种医生的口头知情告知或阅读《知情同意书》,了解本次接种的疫苗及预防的疾病。
接种疫苗后不可揉搓接种部位,并让孩子在接种现场适当休息、观察30分钟,无不适后再离开。孩子打过预防针后避免剧烈活动,要让孩子多喝开水、多休息。接种疫苗的当天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到家后要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倦怠感,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等反应,一般不需处理,多喝开水、多休息,1天至2天可自行缓解。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温度适宜的干净毛巾局敷,防止烫伤,每天3次至5次,每次15分钟至20分钟。如发现高热不退、全身皮疹或其他异常反应需及时到医院诊治,并将反应情况告知预防接种单位。
(来源:西海都市报)
编辑:李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