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6:26:00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马天俊、亦凡)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北方调水超680亿立方米,豫冀津京四省市直接受益人口超1亿。
如何肩负起护水保水的重大责任,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这是摆在十堰市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路径同样较为明确——数字技术赋能。
2021年7月,十堰市人民政府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孵化的“武当云”在同年10月正式上线,为保水护水搭建数据基石。2023年至2024年,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丹江口市数据局相继挂牌成立,形成保水护水的合力。
据了解,丹江口市数据局肩负着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开发利用,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规划建设的重要职责。当前,正以守水护水为切口,通过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全面赋能水保平台功能升级,不断夯实水资源保护的数据支撑。
经过几年的深入探索实践,十堰市加快搭建“水陆空”智慧监测平台。通过构建“1336”水质监测体系,已初步形成了保水护水“一张网”。这背后,离不开“武当云”强大的数据支撑与赋能。
走进丹江口水库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墙面上的LED大屏实时显示着重点排污企业监管系统、水库水质监测系统、水库环库岸线监控系统等各项重要数据,与水质保护相关的信息一览无余。
线上线下协同发力。2024年年初,十堰市整合护水保水执法巡护力量,挂牌成立十堰市水保中心和各区县分中心,打通全市保水护水联动共治网络,实现了从空、天、地多维度对丹江口水库水质进行监测。
卫星看、监控盯,水上巡、岸上查……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搭建起水库断面水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管、库岸线监控、环库公路危化品车辆监控、水质监测站防入侵监控、城乡雨污管道巡护、执法巡护队伍监管8个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了空、天、地多维度对市域范围内丹江口水库水质情况进行在线监控、调度与处置。
从被动处置型向主动预警型、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在华为“武当云”支撑下,智慧护水的“天罗地网”让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改头换面。
“现在巡检更精准更省心了。”对这些变化感触最深的,是常年奔走在丹江口水库沿线的工作人员和护水志愿者。
如今,依托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数字平台,2000公里给排水管网、30多万个涉水城市部件全部上图,环保、农业、水利、城管等部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发现情况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处置到位。
“武当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的当下,“武当云”将继续发挥自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持续优化迭代,为保障丹江口水库“一泓清水永续北上”贡献更强大的数据支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