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全国首条十二车道改扩建高速公路加速推进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22:34:00    

在济南蓬勃发展的公路版图里,一条交通大动脉正在加速构建——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它是全国首条实现从六车道进阶为十二车道的高速公路,不仅开启车道数量翻倍的新纪录,还进一步推动了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此刻,让我们一起探寻这条“超级公路”背后的前沿科技和卓越工艺。

项目攻坚

挑战重重铸辉煌

京台高速公路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项目全长23.9公里,其中济南段长17.4公里,北起自齐河济南界,南止于殷家林立交,途经济南市槐荫区、市中区。当前,改扩建项目正加快推进,黄河特大桥桥塔、主梁钢箱梁及斜拉索施工已完成,正在进行桥面铺装;上跨京沪线转体桥正在进行墩身施工。

项目特点

“两高”“两难”“七突破”

“两高”:生态保护与质量安全要求高、桥梁占比高。该项目需跨越铁路、地铁、国省道、城市道路及黄河、小清河等主要河流。全线设有六处互通立交,桥长累计达到17.73公里,占比高达73.9%,这无疑给施工增加难度。

“两难”:涉铁、涉河施工组织难;变道、交织行车保障难。项目跨铁路施工采用挂篮悬浇转体桥、钢箱梁顶推施工,施工难度大;新建两侧高架桥与既有互通匝道及老路连接,且项目分离新建高架桥与老路距离近、高差大,克服车辆交织、交通导改等难题。

“七突破”:国内首个六车道改十二车道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国内首次将单方向车流以小角度高架桥形式两次跨越既有老路;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改扩建黄河特大桥并桥建设项目;黄河特大桥主桥为黄河下游最大跨径桥梁;省内首次路基横断面采用双路拱设计;开创钢混组合梁小角度跨越+横向滑移技术改扩建新思路;耐候钢首次大规模应用开创了全生命周期新理念。

科技创新

智慧赋能解疑问

车道如何翻倍?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两侧架桥、中间保通”的绝活:保留中间京台高速老路六车道正常通行,左右各新建桥梁,最终形成老路保通行、新桥添运力的立体格局。为保障黄河生态与泄洪功能,黄河特大桥段采用单侧分离加宽双向六车道设计,新建高架桥两次小角度跨越老路,与黄河大桥段相连,这样的设计在国内尚属首次。

项目创新性使用钢渣沥青混合料,与传统材料相比优势在哪?

该技术将钢厂废渣转化为优质筑路材料,不仅变废为宝,还因表面粗糙的钢渣颗粒显著提升了路面摩擦力,雨雪天气行车更安全。同时每公里建设成本降低80万元,形成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外观看桥体出现的“锈迹”,这是科技赋予的保护色。因新建高速公路跨越既有老路,为以后养护期间保障不间断通行,项目采用全寿命周期理念,跨越现有高速的桥梁结构采用钢盖梁+钢混组合梁的结构形式,钢盖梁及钢梁均采用免涂装耐候钢,通过在表面形成“锈层”保护膜,是科技赋予的保护色,使其承载力和使用寿命均提高10%以上。

上跨高速的钢混组合梁在横向顶推结束后,为什么还保留有支架?

为了施工期间不中断交通,减少对国家主干线G3京台高速公路的影响,设计团队创造性采用横向框架墩结构体系,同时,上跨高速的钢混组合梁采用了墩旁支架整联拼装整联横向顶推的工艺,该方案不仅实现了不中断交通的保通目标,有效缩减了跨越既有线桥梁的跨度,更显著降低了工程投资成本,这一创新设计完美平衡了工程经济性与交通保通需求。

展望未来

通衢大道启新程

项目计划于2026年建成通车。作为京台高速山东段改扩建的收官工程,项目建成后,济南南北向交通大动脉功能将显著增强,济南与京津冀、中原经济区等之间的交通衔接将更加顺畅,省会经济圈高速公路路网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戴升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