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59:00
【来源:大众新闻】
4月10日,满载4200余名旅客和1100余名船员的“爱达·魔都”号国产大型邮轮缓缓驶向青岛近海。行进过程中,该邮轮同步接受了海关远程检疫。这也是全国首次通过“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完成邮轮通关。
青岛大港海关控制室内,海关关员启动“智慧电讯检疫”岸端设备向“爱达·魔都”号发送远程指令,船方相关人员通过船端设备报告该轮航行途中卫生管理及传染病情况,同时将医疗航海日志等一些重要文件传输到海关端。与此同时,旅客、船员在经过船端设备时,设备上的红外测温装置也同步进行了体温监测。
在邮轮餐厅,一名船方工作人员正佩戴“智慧电讯检疫”AR眼镜在关员指导下依次对餐厅、厨房、食品库等区域进行视频信息采集,海关关员在岸端实时查看船舶卫生状况及病媒生物情况。如此一来,“爱达·魔都”号在靠泊前就完成入境检疫,到达青岛邮轮母港后,旅客即可离船。
传统模式下,船舶检疫查验完全依赖人工登临检查,船舶靠泊后,要等待检疫结束才能进行旅客下船、货物卸载等作业。对此,青岛海关以智慧海关建设为抓手,创新提出“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开发由远程测温流调设备、头戴式智能信息采集设备等现场终端和手持式监控终端组成的智慧电讯检疫系列设备,通过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海关检疫人员与进境船舶的远程互联和无接触检疫。
青岛大港海关查检五科副科长孔令强表示:“这一创新模式的运用,让医学巡查前移至邮轮,实现了检疫监管的‘提前预警、提前应对’,形成了‘船方+旅客+海关’闭环监管链条,与传统登轮检疫相比,节省2个多小时时间,大大提高了旅客通关效率。”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