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3:52:00
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在2025年全民营养周,西安市灞桥区席王街道中心幼儿园围绕“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的宣传主题,提倡增加奶类和大豆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加优质蛋白质、钙和B族维生素的来源,提高膳食质量。
那么,豆类和奶类都有哪些营养价值?
又该如何吃,吃多少呢?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疾控小卫士
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让吃豆、喝奶成为大家的饮食习惯。
营养价值
奶类
奶及奶制品营养丰富,可提供优质蛋白质,是钙的良好来源。充足摄入奶及奶制品有利于人体健康,尤其有利于肌肉和骨骼健康。
豆类
大豆及其制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可提供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E等,适合所有人群食用。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生长有益,可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等发病风险,还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
奶豆推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300~500ml液态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推荐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对全素人群来说,平均每天应摄入大豆及其制品50~80g,据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数据显示,奶类、大豆的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5.9g和13.9g,有2/3的居民低于推荐摄入量。
合理摄入奶豆类有益健康
奶类
▶建议日常膳食选择不同奶及奶制品,如每日饮用一杯奶,适当搭配一杯酸奶或2~3片奶酪等,丰富饮食多样性。
▶也可多途径增加奶及奶制品的摄入,如在烘焙、炖煮等烹饪过程中添加,既营养丰富,又健康美味。
▶增加多元化选择,也可选择羊奶、马奶、驼奶等。
豆类
一日三餐可选择不同的大豆及其制品,每周可用豆腐、豆腐干、豆腐丝等制品轮换食用,既变换口味,又能满足营养需求。20g大豆相当于北豆腐约60g、南豆腐约110g、豆腐干约45g、豆浆约300g。
蛋白质,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5%~45%, 是植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作物之一。且豆类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配比理想,人体吸收利用率很高。豆类加工制作成豆腐后,营养素利用率还会有所增加,如整粒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为65%,豆腐的蛋白质消化率提高至92.96%。
脂肪,大豆中脂肪含量约为20%,这些脂肪大多数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含有人体必需脂肪酸,如ω-3不饱和脂肪酸(亚麻油、DHA)和ω-6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
碳水化合物,相比于大豆,杂豆类含有更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约30%左右),一半为可吸收的淀粉、蔗糖和半乳糖等多糖,另一半为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棉子糖、水苏糖等低聚糖。虽然低聚糖会引起胀气,但是它也可以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繁殖,从而起到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豆类中杂豆含有更为丰富的维生素B族,在种皮颜色较深的豆类,如黄豆、黑豆、绿豆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豆芽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豆类矿物质含量为2%~4%,包括钾、钠、钙、镁、铁、锌、硒等。且大豆中钙的含量丰富,是人们膳食钙的良好来源。
生物活性物质,大豆中含有多种益于人体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大豆皂苷、大豆卵磷脂等。这些物质对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如何吃、吃多少?
豆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指出成人每日应摄入大豆及坚果25~35克,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每周可用豆腐、豆腐干、豆腐丝等制品轮换食用,既变换口味,又能满足营养需求。
杂豆类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日常可以将杂豆加在白米中来烹制米饭,或者可以将杂豆与小麦一起磨成面粉再烹饪,这样可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对于患有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来说,豆类食物要适量吃,并且尽量选择加工后的豆制品如新鲜的豆腐和豆浆,但不建议食用如腐乳和豆豉等含有较多油盐的发酵豆制品。
奶类: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取约300克的奶类或相当于300克的乳制品较为适宜,包括牛奶、酸奶、乳酪等。高血脂和超重肥胖者应选择低脂、脱脂奶及其制品。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居民中乳糖不耐受者比例较高,乳糖不耐受者可首选低乳糖奶及奶制品。如酸奶、奶酪、低乳糖奶等。
想要身体倍儿棒,快请奶豆来帮忙!主动健康就让大家从“减油、增豆、加奶”的健康饮食开始吧!